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公布國內新增53,023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52,992例本土個案及31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51例死亡。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52,992例本土病例,24,867例男性,28,109例女性,16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
個案縣市分布
- 新北市7,703例
- 高雄市7,506例
- 臺中市7,037例
- 桃園市5,162例
- 臺南市4,426例
- 臺北市3,765例
- 彰化縣3,726例
- 屏東縣2,213例
- 新竹縣1,543例
- 苗栗縣1,377例
- 雲林縣1,168例
- 南投縣1,128例
- 新竹市1,028例
- 基隆市1,021例
- 花蓮縣931例
- 宜蘭縣874例
- 嘉義縣837例
- 嘉義市557例
- 臺東縣550例
- 金門縣203例
- 澎湖縣196例
- 連江縣41例
15歲青少年解隔後返校上課昏倒送醫亡 死因心肌炎
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51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84例男性、6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46例具慢性病史、64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4月22日至6月4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4日至6月3日。
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明,死亡個案中其中1例兒童死亡個案,為8個月大女嬰,本身有先天性泌尿系統疾病,曾經過多次手術。女嬰在5月31日發燒,手術造口滲漏疑似感染,因此入院檢查治療;5月31日入院採檢陽姓,隔天6月1日安排於負壓病房進行手術後,手術完成後入住兒童壓護病房,不過住院期間出現心跳、血壓、氧氣濃度下降,診斷為敗血症,經急救於6月2日不幸過世。
羅一鈞表示,該案的病程診斷有細菌、新冠病毒合併感染敗血症,目前兒童重症累積36例,3例敗血症,敗血症中有2位過世,都有先天性疾病,12歲以下兒童死亡有16位。
羅一鈞補充,一名15歲男性青少年接種過一劑疫苗,沒有其他慢性病史,5月20日出現發燒症狀,5月22日就醫採檢確診,5月22日至29日居家照護,5月30日回到學校上課,在班上昏迷,送醫後搶救無效。該案經法醫司法相驗,診斷是病毒性心肌炎,合併急性肺水腫和心因性休克,也有新冠病毒感染,死因歸類心肌炎。
羅一鈞總結,13到18歲青少年累計2例重症,除上述個案外,還有一位是4月27日公布過的15歲女性,該案有慢性神經系統疾病,染疫後出現肺炎,一度呼吸窘迫插管接呼吸器,後續5月5日拔管,5月中旬解隔離康復。
MIS-C發生率?醫師:最糟初估為萬分之一
針對兒童染疫嚴重後遺症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ultisystem infla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MIS-C)黃瑽寧說明,是感染後免疫反應,主要是新冠病毒清除了,但身體免疫反應還沒穩定,最常發生在感染後的2~6週,確切發生率還不明確,不清楚有多少比例會發生。
黃瑽寧表示,目前無法確切推估發生率,首先亞洲人的發生率比黑人、白人和拉丁裔少一半,所以不能引用外國的研究數據;其次是據統計,感染Omicron誘發MIS-C的比例比之前的Delta低,用最保守的方式來說,現在僅能初估,我國最糟狀況的發生率是萬分之一。
防範MIS-C!打一劑疫苗可下降97%風險
黃瑽寧呼籲,當孩子染疫康復後,接下來六週內都是觀察期,若出現突然發高燒三天、醫院抽血發炎指數上升、皮疹、結膜紅、嘴唇紅、舌頭紅、低血壓、心肌功能受損、心臟酵素增加、腸胃道症狀或凝血功能症狀等狀況,其中為腸胃道症狀最常見,有上述狀況可前往就醫,並向醫師說明清楚孩童狀況。
黃瑽寧強調,MIS-C致死率約1%~2%,早期介入可以降低死亡率,家長千萬不要在家裡窮擔心,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孩子接種疫苗。
至於發生族群,黃瑽寧說明,從6歲~19歲都有可能,但以6歲~12歲年齡段最多,據國外研究發現,打一劑新冠疫苗,可下降97%風險,以目前台灣兒童接種百分比,家長不用過度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