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失眠」有3因素!醫師:生、心理與社會層面造成

確診者康復後留下的「長新冠症狀」(long COVID)引發民眾憂心。

確診者康復後留下的「長新冠症狀」(long COVID)引發民眾憂心。

新冠肺炎疫情已影響全球人類2年多的時間,然而確診者康復後留下的「長新冠症狀」(long COVID)也引發民眾憂心。中國發表最新研究指出,1119位確診者從武漢金銀潭醫院出院後至今2年,仍有約55%的人維持疲勞、睡眠困難和心悸等至少一種後遺症。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任、專任主治醫師李信謙表示,中國所研究的病毒株是屬於中重症、delta之前的病毒株與近日台灣現行所流行的Omicron、輕症為主的狀況不太ㄧ樣。

李信謙指出,中國的研究發現,染疫患者在出院後,於半年到一年間最常出現的後遺症,第一名是肌肉無力、第二名則是睡眠障礙,失眠狀態大概佔了四分之一的康復者。

不過,中國所研究的個案屬於「住院或出院」,等於就是比較嚴重的一群,而且病毒株是delta之前的,李信謙表示,台灣近日所染疫的這批則是屬於Omicron病毒株、輕症為主,因此會產生的後遺症會不太一樣。

染疫康復後 「失眠障礙」的成因

李信謙表示,生理、心理、社會這3個方面都有可能造成失眠問題,但現階段生理還不太不清楚,近日國內有孩童因為感染新冠造成腦炎,若這個病毒「會跑」,進而影響中樞神經的作用,也會影響到睡眠,但截至目前為止,仍無法定論,因為它畢竟是新的病毒,對人體的中樞神經到底有多大的損傷,目前都還在追蹤。

李信謙說明,染疫之後身體的免疫反應的「強度」會減弱,很多時候病毒不會直接對細胞本身攻擊,病毒會進入到人體的細胞裡面去,讓細胞呈現出跟其他細胞不一樣的狀況,而「被感染的細胞」就會被人體的自然的細胞當作是一個需要除掉的外來物種,就會產生比較強的免疫反應。

李信謙進一步說明,這個「攻擊」發生在中樞神經時,就會破壞到那個區域,若破壞到睡眠、協調放鬆與緊張系統等,就會造成失眠的中樞神經症狀。

確診輕中重症、輕症個案「失眠」原因差異

李信謙透露,在重症確診患者的睡眠障礙比率都很高,但中重症住院的患者在確診後普遍出現呼吸道問題,或是引發多重器官問題,睡眠一定變得不好。

另外輕症患者在家視訊門診時發現,大部分患者也都睡不好,李信謙解釋,但不見得是症狀的問題,可能是隔離期間導致生活步調亂掉、擔憂工作問題、感染家人等心理上的壓力。

李信謙總結,睡眠是身、心、社會3個部分交互影響,社會因素就是被隔絕;沒有充足的支持;擔憂自己回到職場後,會不會被投以異樣眼光等等;心理上,在隔離當中的一些焦慮;最後才是目前醫學上仍無法確定的生理因素。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