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中醫理論認為「腎藏精」、「腎為封藏之本」,表示生命生長發育所需的精微物質收藏在「腎」這個臟腑裡,古籍中也有「冬不藏精,春必病溫」的描述,意指若在冬天受到寒邪侵襲,會造成腎的封藏功能下降,影響整體健康機能,在天氣轉暖時反而容易感染邪氣,發展成溫熱性的疾病。
台灣氣候濕熱 溫補食材恐影響身心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中醫科李育權醫師表示,一般人理解的天冷保養往往是吃補,不過古時冬季吃補的觀念來源於黃河流域一帶,這個地區的冬天寒風凜冽,營養資源也相對缺乏,食用溫熱的食物不只補充熱量、禦寒保暖,還能增加代謝率,所以才強調要「補冬」,但以台灣濕熱型氣候來說,吃太多溫補食材反而容易造成不好的影響,尤其對腸胃道、皮膚或睡眠不好的人,症狀可能更加重。
慢性腎病初期症狀不易發現 飲水少、血壓高易損腎
慢性腎病可怕的是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絕大部分的患者都不知道自己已經罹患慢性腎病。而慢性腎病惡化的原因,李育權醫師說,除了前述吃太多溫補食材外,鍋物的肉湯、沾醬往往都過鹹,無意中攝入太多的鈉、鉀、普林、蛋白質,會大幅地提升腎病的風險;加上氣溫低,血管收縮會造成血壓上升,且活動力下降,相對飲水減少,進而會對腎臟造成損傷。
另外,沒有做好保暖導致傷風感冒,體內產生的免疫複合體也會造成慢性腎病急性惡化,長期下來,原本還可以好好使用的腎臟會因為一個小感冒,突然就進入需要洗腎的狀態,對生活品質影響可說是相當巨大。
針灸輔助腎病治療 減少不必要藥物
由於慢性腎病患者要盡量減少不必要的藥物,因此在中醫治療角度方面,也會建議病患考慮以針灸的方式來治療保養。2018年在《美洲中國醫學雜誌》發表的一篇系統性回顧文獻指出,針灸的機轉可以緩和腎絲球硬化和腎間質纖維化,並透過調控自律神經、腎素-血管張力素-醛固酮系統、抑制體內氧化壓力還有與腎功能有關的特殊蛋白,甚至能促進對鐵質和重組人類紅血球生成素的吸收來改善腎功能、蛋白尿、高血壓以及貧血的狀況。
李育權醫師說,對於已經在洗腎的患者來說,相關併發症如疲倦、失眠、皮膚搔癢等也可藉由針灸改善,也不易造成腎臟代謝負荷,是腎病輔助治療的選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