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歲藝人納豆,過年前因「出血性腦中風」送醫治療,據傳入院已超過14天卻未完全清醒,雖生命跡象穩定,但眼睛、語言、肢體等功能緩慢恢復,可能會留下後遺症,需長期復健。林口長庚醫院腦血管科主任張健宏表示,中風就像「風」一樣,通常是突然發生、又急又快,主要症狀會呈現肢體沒力氣,一旦發病,後遺症往往讓患者花上一大段時間慢慢復健。
從腦子插一根導管 腦中風2種手術助解危
張健宏指出,腦中風分為「出血性」或「缺血性」,出血性指的是血管破裂,缺血性是因血管堵塞造成缺血,調查發現,出血性腦中風佔3成,缺血性則佔7成。主要症狀是肢體無力,且大腦分為左右腦,左腦掌管右邊的肢體、右腦則掌管左側肢體,因此當患者右邊手腳無力,則代表左腦中風,反之亦然。
張健宏表示,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或有菸癮、愛喝酒的人,屬於腦中風的高風險族群,且年紀越大,生活習性越不好,越容易引發中風。張健宏說,然而納豆年紀尚輕,屬於年輕型腦中風(45歲以下),通常年輕人最常見的原因是高血壓導致,也有可能是因血管構造異常或腦動脈瘤破裂。高血壓是「隱形殺手」,平常沒有明顯症狀,容易被忽視,高血壓患者需固定服藥控制血壓,否則不只腦部容易引發血管破裂,也可能會使腎臟、心臟受損。
張健宏表示,由於腦中風來得非常突然,錯失黃金救援時間恐奪命,因此在緊急時刻會先做第一次的引流手術,將導管穿過頭骨並深入腦子進行血液引流、降低腦壓,手術約三十分鐘內完成。然而這只是暫時解除危機的手術,接著還需進行第二次手術,將導管從腦部接至腹膜,將腦裡的血水引流到腹腔,屬於永久性的引流管,張健宏強調,幾乎每一個腦中風患者都必經這2種手術。
一旦出血的是左腦 喪失語言功能難復健
根據腦出血的位置,則會影響預後,張健宏說明,因高血壓導致的腦中風,出血位置通常在腦內部,預後差,肢體或語言會受到影響,倘若是腦動脈瘤破裂,通常出血位置位於蜘蛛膜下腔,這裡沒有腦細胞的成分,大部分是脊髓液,因此治療恢復狀態會比較好。
若患者術後已清醒,就可進行復健,但張健宏表示,「復原狀況要看出血的是左腦還是右腦,通常左腦出血不太好,因為左腦也掌管語言,因此不只右側肢體不能好好活動,患者可能聽不太懂、也講不出來,在醫療上也會將其判定為『未完全清醒』。」
若左腦中風要進行語言復健,更是條漫漫長路,因為語言溝通是個複雜的機制,需要靠腦部不斷運算,一旦受傷,難以回到原本的狀態。反之,右腦中風預後相對較好。患者如果能越早清醒、恢復越快,復健期程通常需要3到6個月不等,現今科技發達,有許多機器雖可輔助患者進行肢體復健,但張健宏也說,中風患者一旦下肢受到影響,不見得能再度站起來,恐怕得終生坐輪椅。
腦中風年輕化 改變生活習慣和步調最重要
腦中風的威脅不容小覷,且現代人壓力大、生活步調緊湊且飲食越來越精緻,三高的狀況層出不窮,且除了腦中風,不少疾病都有年輕化的趨勢,張健宏呼籲,民眾應隨時檢視身體是否有異狀,並到醫院固定健檢,高血壓族群應規律監測血壓,並遵照醫師處方用藥控制血壓,也需要戒菸、戒酒,民眾得靠生活習慣的改善,以及平時的保養,避免無常襲來,令人猝不及防。
圖片來源:納豆Facebook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