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腹脹、絞痛、排便量減少 當心惡性大腸阻塞

胃腸肝膽科陳建華主任表示,正常情況下,腸道會自行蠕動且管腔內有足夠大的通道,使腸內容物(如食糜、糞便、腸液、水份等)順利通過;但若腸道因腸扭結、腸沾黏或受腫瘤壓迫等,造成腸內容物堵塞於腸腔,無法正常排出體外,即可能發生腸阻塞,進而出現腹脹、腹絞痛、排便量減少、血便等症狀。

胃腸肝膽科陳建華主任表示,正常情況下,腸道會自行蠕動且管腔內有足夠大的通道,使腸內容物(如食糜、糞便、腸液、水份等)順利通過;但若腸道因腸扭結、腸沾黏或受腫瘤壓迫等,造成腸內容物堵塞於腸腔,無法正常排出體外,即可能發生腸阻塞,進而出現腹脹、腹絞痛、排便量減少、血便等症狀。

62歲的郭先生近來出現排便習慣改變,伴隨腹脹、腹絞痛及解血便等情形,雖曾至診所就醫,但服用藥物後症狀未見改善,生活大受影響,轉轉到台北慈濟醫院尋求進一步診療,診斷為大腸腫瘤合併腸阻塞,考量腸道嚴重腫脹,無法立即手術,遂先施行「內視鏡大腸支架放置術」,以支架撐開腸道阻塞處疏通腸道,兩周後再由外科醫師摘除腫瘤,免除裝置人工肛門之苦。

腸阻塞  腹脹、排便量減少為常見症狀

胃腸肝膽科陳建華主任表示,正常情況下,腸道會自行蠕動且管腔內有足夠大的通道,使腸內容物(如食糜、糞便、腸液、水份等)順利通過;但若腸道因腸扭結、腸沾黏或受腫瘤壓迫等,造成腸內容物堵塞於腸腔,無法正常排出體外,即可能發生腸阻塞,進而出現腹脹、腹絞痛、排便量減少、血便等症狀。

新式內視鏡大腸支架放置術 免除身心衝擊

傳統治療大腸腫瘤合併腸阻塞,為避免腸道腫脹時直接手術會因癒合不佳造成滲漏,醫師會先於患者腹部裝置暫時性的人工肛門減壓,約兩週後才會進行開腹手術切除腫瘤;然而,二次開刀不但增加手術風險,因人工肛門產生的異味及漏便問題,往往也令患者身心衝擊。

陳建華醫師指出,新式的「內視鏡大腸支架放置術」為無傷口手術,僅需從肛門伸入大腸鏡,放置大腸支架撐開腸壁狹窄處,就能有效達到疏通堵塞的效果,術後當日就會開始排氣、排便,待腸道消腫後,再由外科醫師切除腫瘤取出支架即可。

排便有異要警醒  當心惡性腫瘤上門

由於症狀缺乏特異性,陳建華主任提醒,惡性大腸阻塞初期的症狀類似便秘或消化不良,不易察覺,若未及時處置,恐造成腸道過度擴張、脹大,引發腸穿孔、腸壞死及敗血症等嚴重併發症,不可不慎!預防勝於治療,若出現排便習慣改變,伴隨腹脹、絞痛甚至血便等情形,即須提高警覺,及早尋求專業診療。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