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別亂停藥 英最新研究:超過一半患者復發

面對憂鬱症,除了不間斷地服用藥物,定期回診,搭配日常生活中的調整,必然能夠讓憂鬱的烏雲散去,讓太陽重新照亮生病的心房。

面對憂鬱症,除了不間斷地服用藥物,定期回診,搭配日常生活中的調整,必然能夠讓憂鬱的烏雲散去,讓太陽重新照亮生病的心房。

根據《CNN》報導指出,臨床研究顯示,超過一半的慢性憂鬱症患者,若企圖停止服用抗憂鬱症藥物,大約一年後,會再度復發;而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中研究也發現,停用抗抑鬱藥物的患者,其生活品質指數,和抑鬱、焦慮及藥物的戒斷症狀都會更糟糕、更為嚴重,不過,該研究也另外發現「有些人雖然停止服用藥物,卻不會再次引發憂鬱症」,英國南安普敦大學教授肯德里克表示,「這是一個很好的發現,代表未來患者,有權利可以和醫師討論是否該繼續服用藥物。」

勿隨意停藥   56%的人會復發

美國精神病學協會主席阿爾伯特指出第一次罹患重度憂鬱症的人,尤其是遭逢人生重大變故的患者,例如親人去世、生意失敗等等,通常他們症狀在緩解之後,還會再給予藥物治療至少4-9個月。

阿爾伯特接著強調,「如果一個人曾經得過一次憂鬱症,在一生中,發生第二次憂鬱症的機率是50%,如果已經得過2次憂鬱症,則是超過75%的患者會再得到第三次憂鬱症。」超過三次復發的患者,通常會需要「終生治療」。

不過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研究中,其募集478位患者,分別服用四種常見的抗憂鬱症藥物與安慰劑進行對照,其中使用安慰劑的人,超過56%憂鬱症再度復發,而繼續服藥的人則為39%。這也在在證明,停止服用藥物造成復發機率確實提高。

戰勝憂鬱症   我可以這麼做

憂鬱症患者除了服用藥物,阿爾伯特表示,正在療程期間的病患,也可以採取其他方法來改善憂鬱症狀。

保持身體活動:患者可以進行適量的活動,例如每周到公園快走,不僅有助於治療憂鬱症,還能預防復發。

維持社會關係:阿爾伯特表示,努力讓自己不要與社會脫節,可以找親朋好友,或一些社會資源管道,找尋被支持感或歸屬感。或是參與「有意義的活動」,例如做志工、公益活動,人們追求對他們而言「有意義」的目標,對於憂鬱症的治療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尋求心理治療:如果服用藥物卻沒有改善症狀,可以一邊服藥,一邊尋求專業的心理師進行治療,例如「認知行為療法(CBT)」,該療法著重於人的「思維」,可以幫助患者中斷對自己或對他人的錯誤、負面想法,還能夠鼓勵人們用更健康、更積極的心態來面對人生。

除了認知行為療法,阿爾伯特表示,還有「接受和承諾療法(ACT)」,則是讓人懂的「接納」消極的想法並且讓他們真正放下,「與其改變你的想法,不如接受它。要知道負面的情緒終究只是一個想法,現實中並不是自己所想的,那不是真正的自己」。

「人際取向心理治療(IPT)」也是其中一種療法,側重於和人際關係有關的變化,例如失去的重要的親人,或是身份、家庭角色上的巨大轉變,治療師通常會引導患者以不同的方法來面對這些變故,陪伴他們度過過不去的關卡。因此,面對憂鬱症,除了不間斷地服用藥物,定期回診,搭配日常生活中的調整,必然能夠讓憂鬱的烏雲散去,讓太陽重新照亮生病的心房。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