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災人員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不容忽視 心理諮商協助減壓

羅惠群副理事長說明,救災人員因為社會的期待,會害怕自己出現負面情緒情緒或是表達求助需要代表不夠專業,也會顧忌主管與同仁的眼光與評價,因而隱藏掩飾自身的創傷反應,進而有很高的風險引發憂鬱、焦慮等情緒反應,而且越資深的救災人員越可能如此,因此特別針對救災人員提供求助管道是有需要的。

羅惠群副理事長說明,救災人員因為社會的期待,會害怕自己出現負面情緒情緒或是表達求助需要代表不夠專業,也會顧忌主管與同仁的眼光與評價,因而隱藏掩飾自身的創傷反應,進而有很高的風險引發憂鬱、焦慮等情緒反應,而且越資深的救災人員越可能如此,因此特別針對救災人員提供求助管道是有需要的。

在2日太魯閣號出軌事發後,大量政府與民間團體的軍警消、醫護人員投入救災的行列,相關人員常累積巨大的精神壓力,容易引發後續心理健康問題。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以下簡稱全聯會)副理事長羅惠群呼籲政府應重視救災人員的心理照顧,提供具保密性的求助管道,並在平時落實心理衛生教育,以避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發生。

救難人員壓抑情緒 當心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諮商心理師全聯會羅惠群副理事長解釋,救災人員置身災難的第一現場,除了目睹現場人員傷亡慘況外,多半都會為了任務達成而強行壓抑驚恐與害怕,表現堅強的同時無法表達難過與哭泣的情緒,甚至會因執勤壓力如檢傷分類的責任、搶求無效而自責等,累積下來的心理壓力很容易出現急性壓力反應(ASD),甚至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

諮商心理師全聯會呼籲 給予救災人員安全保密求助管道

羅惠群副理事長進一步說明,救災人員因為社會的期待,會害怕自己出現負面情緒情緒或是表達求助需要代表不夠專業,也會顧忌主管與同仁的眼光與評價,因而隱藏掩飾自身的創傷反應,進而有很高的風險引發憂鬱、焦慮等情緒反應,而且越資深的救災人員越可能如此,因此特別針對救災人員提供求助管道是有需要的。

諮商心理師全聯會理事長黃雅羚提到,目前衛福部心口司在各地衛生局於災難發生當下都會規劃民眾及救災人員的心理相關協助,相當值得肯定。但因救災人員的情況特殊,不一定有辦法靠社交或休閒活動自行平復,許多負向的情緒反應都要在回到平常生活後才會慢慢出現,因此需要進一步提供其「具有安全與保密性的求助管道」,才能符合其需要。若政府能責成相關單位規劃軍警消、醫護人員及民間救難隊都有可以安心申請與運用的心理諮商資源與管道,甚至主動建立關係及瞭解救災人員的個別需求,提供心理諮商的介入與長期追蹤,才能真的幫助相關人員在災後回歸平靜生活。

平時有諮商軍警 災後壓力處理較好

黃雅羚理事長說明,實務經驗發現平時就提供心理諮商或創傷反應認識的軍警消單位,救災人員在執行勤務後處理壓力的能力較好,不但比較能接納自己出現情緒反應,也較能落實自我照護。黃雅羚理事長呼籲,政府平時就應重視災難的心衛教育,危機處理在平時預備的越好,遇到災難發生時就能面對。

黃雅羚理事長認為,政府應聯合地方心理及精神醫療相關單位即時投入更多充足的心理健康資源、整合連結災難心理衛生服務的管道,才能更有效地平復當事人心中的焦慮、悲傷或挫折。長期而言,對台灣緊急救災系統的健全發展與運作絕對是有益的。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