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齡女愛美除痣 意外揪3期惡性黑色素瘤

現今的惡性黑色素瘤治療已有多元的方式,為患者帶來新的治療福音。然每個人適合療法不盡相同,建議患者可針對自身的狀況與主治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方式。

現今的惡性黑色素瘤治療已有多元的方式,為患者帶來新的治療福音。然每個人適合療法不盡相同,建議患者可針對自身的狀況與主治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方式。

30多歲的小涵,因為愛美想除痣前往皮膚科診所,卻意外揪出手指上一顆不規則的黑痣恐有病變疑慮。轉診大醫院進行皮膚切片後,證實為惡性黑色素瘤,切片後更發現有擴散跡象,屬第三期惡性。因BRAF基因檢測呈現陽性反應,小涵也在醫師的建議下開始進行標靶藥物進行治療。

收治此病例的台灣免疫暨腫瘤學會、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吳教恩表示,過去常見民眾因身體長了痣擔心影響外觀或運勢考慮除痣,但其實痣有無健康疑慮,才是最該重視的關鍵。尤其惡性黑色素瘤更是所有皮膚癌中致死率最高的一種,民眾不可輕忽身上的潛在「痣」命危機。

關於「痣」的三大迷思 半數民眾不會觀察身上的痣

根據臺灣皮膚科醫學會最新問卷調查顯示,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朱家瑜提醒,平時應多留意痣的變化,才能即早發現身上的痣是否為惡性黑色素瘤,掌握黃金關鍵期。

為呼籲民眾正視「痣」命危機,朱家瑜醫師提到,皮膚科醫學會最新調查顯示民眾仍三大NG迷思,有高達6成民眾無法分辨身上的痣是否是近一年新增,或幾乎無特別留意過痣何時出現。同時只在乎臉上的痣是否影響美觀,其實亞洲人惡性黑色素瘤的好發部位為四肢肢端,如手指腳趾、手掌腳掌、趾甲等較難察覺處。但根據調查僅不到1成民眾會特別留意指甲、腳底等部位,恐錯失惡性黑色素瘤早期的黃金治療期。

調查結果也顯示,民眾認為痣有健康疑慮的前三名分別為會痛、潰瘍有傷口與會流血。朱家瑜醫師提醒,雖惡性黑色素瘤為台灣少見的癌症,但惡化速度極快且癌細胞容易轉移,治療相當困難。提醒民眾除了多加留意,若一旦發現痣的外觀出現變化,如擴大、不規則、顏色不均等,就須提高警覺,並非會痛、會流血才是有問題的痣。

惡性黑色素瘤初期治癒率高 早期發現有助病情控制

吳教恩醫師表示,惡性黑色素瘤若能早期發現且進行手術切除,第一期患者5年存活率達80%以上,但到第四期時,生存率將下降到10%。因癌細胞會沿著淋巴管轉移到其他部位,因此醫師會建議患者再進行「前哨淋巴結」的檢查,若有轉移,即進入病程的第三期。

惡性黑色素瘤治療多元 雙標靶藥物提供患者更多選擇

惡性黑色素瘤細胞擴散與惡化速度極快,針對不同期的病兆有不同的治療方式。第一、二期只要早期發現,建議病患進行手術切除,5年存活率將達60%~80%。若經前哨淋巴結切片檢查確定癌細胞轉移至其他地方,將安排BRAF基因檢測,確認患者有無BRAF基因突變,並給予標靶藥物進行治療。

經研究發現,西方約有50%、亞洲20%的惡性黑色素瘤患者具有BRAF基因突變,也就是癌細胞會產生一種BRAF突變蛋白,促進癌細胞的生長,針對此一突變也已有相對應的標靶藥物。吳醫師進一步說明,因BRAF基因與下游MEK基因亦有緊密關係,因此會再根據患者的狀況,安排另一種標靶藥物,透過雙標靶藥物的治療為患者延長存活期。

醫師也提醒患者,現今的惡性黑色素瘤治療已有多元的方式,為患者帶來新的治療福音。然每個人適合療法不盡相同,建議患者可針對自身的狀況與主治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方式。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