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移植專家:擺脫洗腎困境! 延長存活期關鍵是這兩個

吳明儒主任鼓勵,其實根據臨床數據,捐贈者術後即使只剩下一個腎,腎功能也跟一般人相同,仍可維持良好生活品質,未來腎衰竭發生的機率更是小於0.1%,民眾無須過度擔心。

吳明儒主任鼓勵,其實根據臨床數據,捐贈者術後即使只剩下一個腎,腎功能也跟一般人相同,仍可維持良好生活品質,未來腎衰竭發生的機率更是小於0.1%,民眾無須過度擔心。

台中市一名五十八歲的王小姐(化名),十八年前確診為末期腎衰竭,每週需往返醫院三次接受洗腎治療,生活品質大打折扣,而且因為頻繁請假接受洗腎治療而無法正常工作,長期下來對身體和心理都造成龐大的負擔。所幸,在妹妹主動表示願意捐腎後,陳小姐順利完成腎臟移植手術,術後不僅恢復良好,而且在穩定服用免疫抑制劑的情形下,也從未發生器官排斥的現象。直到現在,姊妹倆仍時常相約出國遊玩,享受健康新生活。

活體腎臟移植助力 末期腎臟病患者重獲健康新生

臺中榮民總醫院內科部吳明儒主任投身於腎臟移植多年,患者成功移植的案例不計其數。提及台灣目前移植狀況,吳明儒主任表示,國內目前約有7千人在等待大愛遺愛人間的腎臟移植,但是每年不到兩百人可以成功配對到合適的腎臟,多數患者難以等到大愛遺愛人間的腎臟移植機會。然而親屬活體捐贈可以幫助解決漫長等待的問題,並緩解移植器官不足的現況,惟目前國人因擔心移植對於自身健康的影響,導致活體捐贈的接受度仍然比較低。

吳明儒主任鼓勵,其實根據臨床數據,捐贈者術後即使只剩下一個腎,腎功能也幾乎都和一般人相同,都可以維持良好生活品質。而且在審慎評估後,捐贈者接受腎臟摘取手術死亡風險小於千分之一,未來發生腎衰竭而需要長期透析的機率也是和一般人一樣,民眾無須過度擔心。

提升存活率兩關鍵:洗腎前接受腎臟移植/穩定服用免疫抑制劑

視病猶親的吳明儒主任,非常注重腎臟移植患者的術後存活率。吳明儒主任說明,洗腎一年,全身心肺功能可能就老三年,越早接受移植對於術後存活率越有幫助。若能於洗腎前就接受移植,腎臟的殘餘腎功能得以維持,進而提升患者的術後存活率,所以呼籲患者都應該把握適當時機啟動腎臟移植手術的評估。

吳明儒主任進一步說明,影響術後存活率另一重大關鍵是穩定使用免疫抑制劑,患者術後必須透過免疫抑制劑來抑制免疫系統,進而降低對新器官的排斥,延長新器官存活時間。然而根據吳明儒主任的研究發現,許多台灣人有藥物快速代謝的基因,這群有藥物代謝異常基因的患者如果沒有準時服用免疫抑制劑,就更容易造成器官排斥,所以持續穩定服用免疫抑制劑十分重要。若於服用期間產生任何副作用,也都應於回診時主動與醫師討論,切勿自行停藥。

以服務病患為本 全方位守護患者術後健康

吳明儒主任也針對腎臟移植患者術後日常照護,提出創新見解。吳明儒主任說明,常見食物如蔥薑蒜,在代謝身體毒素的同時,亦有可能將藥物加速代謝掉。因此,為確保免疫抑制劑成效,建議患者調整服藥時間,可選擇在飯前至少半小時,最好一個小時前先服用抗排斥藥,或是飯後兩個小時再服藥。此外,為了保障活體捐腎者的身體健康,吳明儒主任也呼籲政府應該考慮開放健保卡追蹤功能,在捐腎手術後,如果每年沒有按時接受抽血和驗尿檢查,就應該通知看診醫師在看診時,自動跳出追蹤提醒,全面保障每位腎臟移植者的健康。

現今台灣已有許多技術優秀的腎臟移植團隊,吳明儒主任最後也呼籲,若確診為末期腎臟病,患者及其家屬都應該謹慎考慮腎臟移植的評估,此外,要做活體腎臟移植,就應該盡早接受活體腎臟移植評估。若成功獲得腎臟移植機會,不僅手術成功率高,在移植團隊的悉心照護下,也可擁有優良存活期,患者可望重獲健康新生活、繼續追求理想。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