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歲紀老先生雙下肢腫脹已逾十年,小腿及足部色素沈積而變暗深褐色,經他院診斷為靜脈曲張合併鬱滯性皮膚炎,但手術後仍不見起色。近年來,腳步更是沈重,走路也越來越喘,再轉介至臺北榮總就診,檢查發現罹患嚴重的心臟三尖瓣閉鎖不全,且因病程已久,又出現右心衰竭、鬱血性肝病變導致黃疸等合併症;為避免傳統心臟瓣膜手術正中胸骨切開胸骨,心臟內、外科醫師討論後,決定採用「胸腔內視鏡輔助右胸微創心臟瓣膜手術」,術後復原良好,出院一個月後己可每天早上去公園散步一個小時,讓紀老先生十分滿意,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三尖瓣閉鎖不全症狀難察覺 水腫、喘是警訊
臺北榮總心臟血管外科郭姿廷醫師表示,三尖瓣閉鎖不全是一個很容易被忽略的疾病,因為其造成的症狀通常比較隱性,一開始可能只是腳有點水腫,吃東西容易肚子漲,很多人也因此產生下肢靜脈曲張。但是當疾病病程越久,心臟漸漸擴大,開始會喘、運動耐受性不良時,此時心臟功能通常已經開始衰退。更甚者,因為右心衰竭可能導致鬱血性肝病變、心腎症候群使肝腎功能變差,增加治療的複雜性。
微創心臟手術 免開胸、傷口小、預後好
傳統心臟瓣膜手術需要由正中切開胸骨,醫師在能看得到整個心臟的狀況下進行手術。目前已可以藉由胸腔內視鏡的輔助,僅需從右邊胸壁上開4-5公分的傷口,加上幾個輔助的小傷口,完成心臟瓣膜修補或心臟瓣膜置換手術;此外,還可減少開刀後的疼痛及手術中出血量,傷口感染的機率降低,並可有效縮短術後恢復的時間。
郭姿廷醫師補充,微胸腔內視鏡輔助之微創手術現在可以運用在二尖瓣、三尖瓣、心臟黏液瘤、心房中隔缺損等手術,是治療的新選擇。然而,三尖瓣閉鎖不全也常發生在曾開過左心瓣膜手術的病患,提醒開過心臟手術的病患一定要定期回診接受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