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激烈跳動恐是心房震顫 中風機率高

心臟狂跳不已,伴隨心悸、頭暈,恐是「心房震顫」造成的心律不整,引發中風機率高,更可能致死。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心臟科主治醫師黃鼎鈞說明,可以利用藥物及電燒灼手術進行控制。

心顫日發 5 千次又三高 手術恢復心臟功能

患者陳先生由於一個月內心臟常碰碰碰的激烈跳動,加上心悸、頭暈,經心電圖檢查診斷為「陣發性心房震顫」,由於原先有三高病史,因此以心律不整藥物及抗凝血劑治療;但成效不佳。進一步檢查發現,患者一整日的陣發型心房震顫發作次數逾 5 千次,次數極高,加上超音波顯示左心房擴大,部分功能下降。黃鼎鈞與其討論,決定執行心房震顫冷凍氣球燒灼,術後回復狀況良好,經半年以上追蹤,沒有任何復發現象,左心室功能也回復。

心房震顫影響大恐中風 藥物手術雙向控制

黃鼎鈞說明,心房震顫是所有心律不整中最常見狀況,帶來影響也最為重大,患者中風的風險是一般正常人的 3 至 4 倍,死亡率更有約 2 倍;因此,面對中風風險指數偏高族群,會開立抗凝血劑使用。另外的治療重點,則是「速度控制」及「節律控制」。會使用藥物單純控制心跳速度,以減輕病患不適感;另外再利用藥物、電燒灼手術,或兩者並用,來使原本混亂心律恢復為正常竇性心律。

一冷一熱 2 種手術 效果相當依醫囑選擇

由於心房震顫的主要病灶來自於肺靜脈基部不正常放電點,因此手術主要目標是進行肺靜脈隔離,許多臨床試驗發現,電燒手術比起藥物控制更有效果。目前在台灣處理心房震顫的方式有兩種:分別是「熱」的 3D 電燒灼手術以及叫新式「冷」的冷凍氣球燒灼術。

前者利用磁場搭配專門導管、機器及軟體,精準定位導管在心臟中位置,由醫師描繪心臟的內部立體構造,搭配電訊號判斷,隔離肺靜脈不正常放電病灶;後者則是以特殊氣球,一次性將肺靜脈病灶進行環狀隔離。2 種術式的效果及安全性相當,差別僅在手術時間:電燒灼手術約 3 至 4 小時,冷凍氣球約 2 小時;需與主治醫師討論後,依患者個案選擇。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