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送錯院! 醫改會籲建搶救動線地圖
生命危在旦夕的急重症病患被送往急診室,原本該得到緊急治療,但在台灣許多醫療資源缺乏的偏鄉地區,至當地急診室不一定有醫師或病床可做緊急治療,轉診路途遙遠又必須承擔病情延誤風險。醫改會呼籲,規劃以生活圈為主的緊急醫療網,並建立清楚的「急重難症搶救動線地圖」,才能減少「送錯院」憾事!
 
醫改會執行長劉淑瓊表示,許多民眾誤以為送往有急診室的醫院,就可即時處理中風、心肌梗塞、重大外傷、周產期照護及兒童急重症等急重難症,甚至救護車也只依行政區域送往「最近」的責任醫院,但這類病患其實需送至「重度級」急救醫院,或經認證的「特殊照護中心」
 
送錯醫院的結果,往往無法找到急救專科,或是沒有當班的專科醫師團隊可立即治療,病患必須轉診,導致延誤治療,造成醫療資源浪費。
 
台東達仁鄉衛生所主任徐超斌醫師指出,在台東南迴沿線共16個村落,距離台東市至少40分鐘以上車程,而可近性的醫療資源僅有3間衛生所加兩間基層診所共7名醫師。曾見一名30多歲男騎士,因車禍被送往最近的署立台東醫院成功分院,但因硬腦膜上血腫必須有神經外科醫師即時減壓保命,否則恐成植物人,後經過1個半小時車程轉往慈濟醫院已延誤就醫,無法救回。
 
醫改會副執行長陳芙媺指出,衛生署因考量5大急重症的搶救需要特殊專長,辦理急救責任醫院分級,建立以縣市為單位的緊急醫療網,但全台仍有逾半數縣市沒有完整的重度級醫院或特殊照護中心,其中又以周產期照護及兒童急重症救治破洞最多。此外,國內有7-8成急重症就醫是自行送醫,但民眾卻不知道5大急重症該送往哪裡。
 
劉淑瓊建議衛生署,緊急醫療網應以「生活圈」為規劃概念,而非以行政區域劃分;並建立一張清楚的「急重難症搶救動線地圖」,結合GPS定位與APP軟體,幫助民眾與119救護單位明確知道該送往哪家最近且經認證的專責醫院。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